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恒行3根據《教育部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》、《陜西省教育廳關於延遲全省中小學幼兒園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時間的通知》和恒行3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部署安排💁🏽♂️,恒行3貫徹落實“停課不停學”的精神,製定了“延遲開學、按時開課”的教學工作方案,按照“任務不減👜🕑、質量不降”的原則全面開展網絡雲教學。自2月17日線上教學以來🔻,恒行3以網絡形式開展教學已8周有余,在教學部門的精心部署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🫰🏻,線上教學持續平穩運行🚣,各項教學工作順利推進🚣🏿♂️,教學秩序有條不紊。為給後續線上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🧖🏼,教務處對目前的線上教學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分析,報告如下:
一🧑🏼⚖️、線上教學總體運行情況
(一)線上教學基本數據
截止4月10號,我校共開812門本科生課程🕤,占到本學期應開課總門數的96%👆🏿,實現了“分層分級、全面開課”的目標,共建立課程教學群1700余個🙎🏽,覆蓋率100%。其中線上課程中通識類占38.7%(必修課37%,選修課1.7%)💂🏼♂️,學科基礎課占32.2%🕓,專業課占29.1%(圖1)😨↩️。

圖1.在線課程的類型
本科生線上教學教師1205人,其中承擔本科生線上課堂教學任務的副高、正高教師占比61.65%,占在線開設課程總門次的56.9%(圖2)。

圖2.線上教學教師的職稱分布
(二)線上教學資源
1.在線課程資源基礎
2011年,恒行3出臺了《千門課程上網工程建設方案》,著力推動課程上網,鼓勵教師開展翻轉課堂教學、混合式教學🚮、在線輔導答疑等🧑🏻🏫。截至4月10日,我校累計有1735門次的課程通過恒行3網絡教學綜合平臺開展線上輔助教學活動𓀓💗。近年來,恒行3將線上課程建設作為教學基本建設和教學改革重點,啟動實施了系列課程建設計劃,推動了課程資源共建共享,逐步形成了分層分類的課程體系🦂,形成了一批優質在線教學資源(圖3)。

圖3.各類課程建設一覽表
2.新建網絡教學綜合平臺課程
疫情發生以來,恒行3通過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建設課程960門次,課程的抽樣統計,通過平臺累計添加課程資源2.23萬個(資源占用空間約1T)🐪,346門次課程通過平臺發布課程作業🫲🏼,教師端添加課程作業1650次,學生端提交作業近4萬次。課程討論區發文總數7816條🍕。
3.線上教學模式
我校線上教學授課方式多樣🗡,主要以線上直播和使用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資源為主。課程教學主要集中在QQ、阿裏釘釘🎷、ZOOM(44.9%),中國大學慕課(20.94%)以及騰訊課堂(17.98%)(圖4)。另外👭,線上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📬,教師大多會混合采用直播課(83.83%)、文字交流(41.73%)🙌🏻、語音交流(34.96%)、資源包(28.95%)和錄播課(26.69%)等多種方式組合進行授課。

圖4.教學平臺使用情況
二🧘🏿♂️、線上教學管理
(一)線上教學組織工作
為切實保障在線教學順利開展📮,恒行3成立了校院兩級在線教學工作小組,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討論線上教學工作方案,從疫情防控🧔🏽♀️、教學運行秩序與在線教學質量三個維度綜合研判,製定了《關於延遲開學時間本科教學工作預案》、《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開學初課程教學準備工作的通知》🤶🏻🤶🏻、《關於做好2020春季學期本科理論課在線教學檢查與觀摩工作的通知》、《關於做好課程網絡教學過程管理工作的通知》等10個文件🤶🏿,涵蓋教學準備🌡、基礎保障、過程管理、課程建設等各方面😤,全面確保線上教學有序開展。此外,恒行3還製定了《在線教學保障方案》、發布了《疫情期間開展在線教學操作指南》,編製了“教師如何開展在線教學”、“恒行3網絡教學綜合平臺使用手冊”、“騰訊視頻會議工具使用說明”等10個線上教學指導性手冊,並在廣大師生中推廣使用。
為嚴格把控在線授課質量,恒行3根據線上課程試運行和學生反饋的情況分批開課,發布了線上課程開設“五不準”原則(圖5),要求各學院(系)做到“沒有準備好的課程不開、學生不滿意的課程立即停開🫠、課程在線學習資料不足的不開、不重視學生學習反饋,簡單直播的不開”。校院兩級對新開課嚴格把關,96.8%的課程在開課前完成了試課、試講。恒行3要求以直播形式教學的課程🧑🌾,教師在正式開課前熟悉相關操作,準備應急預案,提前30分鐘進行課前檢查。對準備不充分的課程,延後開課。

圖5.線上課程開設“五不準”原則
(二)線上教學質量監控
恒行3建立了校院兩級在線教學工作交流QQ群⛺️🪴,校級交流群由主管教學的校領導🐦🔥、教務處領導🈸👋🏻、院系主管教學的領導📌、督導組成⏳,院級交流群由院系教學幹部、任課教師、督導組成🏃♂️,及時交流信息、分享經驗🤦🏿♀️、解決問題、反饋情況。另外,各學院(系、部)組織領導幹部、督導𓀌、同行專家、學生黨員在線巡課,嚴把教學過程管理,及時收集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🌓🧑🦽。檢查聽課覆蓋開課總數的85.2%。大部分教師反饋🕖,能夠根據學生和督導組意見調整教學方案,改進教學🖥。調查問卷結果顯示🙇🏼♀️,PPT和教學資料有更新的達到74.96%。積極調整教學方式的達59.02%🤽♂️,選擇教學效果更好的平臺占49.04%🎂,多數教師能夠及時對教學方案進行修正♿,不斷改進。
恒行3督導堅持聽課檢查,實行督導意見反饋周報製度⚛️,每周五收集督導聽課信息🎖,將督導反映的問題分類、分學院進行整理,及時反饋至相關部門和學院予以解決👙。截至4月10日🎊,恒行3督導累計聽課628門次,分類整理反饋意見187條。調查問卷結果顯示,反饋的問題85.4%得到了有效解決👨🏼⚖️。
值得一提的是,校領導經常通過現場觀摩📐,加入課程教學QQ群或登錄課程學習平臺等方式對在線課程教學情況進行檢查👩🏽🔬。僅開課第一天,校領導就抽查在線課程27門,其中通識類必修課12門,專業基礎課3門,專業課12門。
(三)線上教學網絡保障
恒行3從網絡安全、網絡保障、用戶服務三個方面著手🛝,確保線上教學平臺穩定、安全運行🫶🏼🈲。一是及時修復安全漏洞🤘🏿,築牢網絡安全防線🍔💆🏿♀️。提前對我校教學平臺Web服務器進行安全掃描以及人工滲透測試,形成5份漏洞報告,及時完成漏洞修復及系統加固;加強防火墻日誌和IP黑名單管理💬,降低校園網絡安全威脅。二是擴容平臺存儲空間,恒行3及時對平臺的整體存儲空間進行了擴容🟫,購置了4臺高性能虛擬化應用服務器,2臺存儲SAN交換機,投入約80萬元對硬件進行升級,改善平臺服務能力,滿足在線教學需求,為進一步推進教學資源的校本化建設🧘🏼♀️,打造具有校本特點的“一平三端”平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🧙🏽。
(四)線上教學培訓和服務
恒行3對教師網絡教學水平進行調研摸底,根據不同類型教師的在線教學需求🐌,縝密分析,找準教師在線教學的痛點與難點,逐一破解資源短缺🧖🏻♀️、技術和技能不足等問題。成立在線教學指導團⚀,建立1300余人的教學研討群,圍繞“網絡直播教學組織”🎅🏽、“PPT錄製課”🧑🏽🚒、“錄像深度加工”等主題定期開展視頻直播培訓🫄🧖🏿♀️,形成了包括文本🍡、圖片、視頻在內的十余個線上教學工作包⇨,幫助教師解決在線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困難。建立院校兩級在線教學工作交流QQ群,部分學院為居家授課教師購買耳機、攝像頭等裝備,為在線教學提供有力的技術與條件保障。充分利用全校智慧教室資源,統籌安排教師在智慧教室上課🤷🍫,利用智慧教室“上課堂”小程序💆🏽♀️,開發了課堂直播功能。
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適應在線學習,恒行3根據實際情況實施“雙卡”製度,即“健康打卡+學習打卡”,動員學生早起在線打卡製度,每周末及時梳理課程作業🧑🏼🚀、線上課程、學習支持🥦,製作“學習簡報”🪙,將各專業學生反映的問題和需要的支持反饋給專業老師,一對一解決問題☃️🧛🏻♂️,建立師生學習“加油站”📐,召開雲端院領導接待日,舉辦線上“專業小竈”,開展各類學習交流分享會👨🦰👮🏼♀️。大力開展“課程思政”,多種形式觸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,堅定學生理想信念。此外,針對開課初期摸底調查確定的全校186名因各種原因不具備居家進行網絡學習條件的本科生,各學院展開個性化指導幫扶。對家庭困難、手機流量不夠用的學生♦︎,贈送“暖心流量包”助力網絡教學不掉隊。目前166名學生已加入在線課程學習🤢,其余20名學生👍🏼,各學院逐一落實了學生返校補修計劃🧝🏼♂️。
恒行3的上述措施獲得了良好的反響,調查問卷結果顯示🫸🏼,認為指導服務解決了大部分和部分問題的教師和學生占比分別達到88.72%和95.33%🚴🏿♂️,只有9.4%的教師和4.67%的學生認為缺少指導和服務(圖6)👩🏼💼。

圖6.教師和學生對線上教學指導和服務的反饋情況
三、教師線上教學
(一)教學工作量
恒行3合理適度安排教師線上教學任務🌠,所有課程均按教學計劃進行,授課教師均能嚴格按課表上課🎽。本學期教師帶1個課頭的占53.9%,帶2個課頭的占31.7%👊🏽,帶3個課頭的占14.4%。從教師每周線上授課的頻次來看,一周一次的教師占比31.2%;一周兩次的教師占比34.21%🧂;一周三次的教師占比15.79%🧑🏽🏫;一周四次的教師占比7.14%;一周五次及以上的教師占比11.66%。總體來說,恒行3小班化教學占比大👱🏼,教師工作量適中(圖7)。

圖7.教師每周上課頻次
(二)課堂互動考核環節
恒行3師生互動的方式主要包括課堂互動✊、隨堂測驗、作業和課後輔導等方式。呈現以問題為導向的“互動教”👕、“主動學”的教學形態。調查結果顯示,隨時在線互動討論🆒、集中輔導答疑等是教師采取的主要課業輔導方式(80%)🏋🏽👨🏿🚀。61.8%教師認為在線教學的互動效果非常好。互動效果一般的占36.9%,僅有1.3%的教師認為互動不理想。
從調查反饋看🟡,98.87%的教師會課後布置作業;96.96%的教師會對課後作業進行檢查、反饋✌🏻;93.98%的教師會課後安排答疑💂🏿;90.98%教師會有學生在課後請教問題(圖8)🧑🏼🌾。通過以上多種方式,24.71%的教師認為線上的檢查、反饋方式比線下傳統方式下更好😼;30.59%的教師認為兩種教學方式相差不大。目前已有62.8%的教師進行了教學測驗,還有32.8%的課程根據在線教學授課特點變更了平時成績構成方式,17.6%的課程變更了結課考核方式。

圖8.教師布置作業🙅🏻♂️、答疑情況
(三)線上教學的狀態
目前,我校教師的線上教學持續向好,越來越感受到線上教學帶來的好處和機遇🥷🏽。調查問卷顯示,我校大部分教師認為完全符合、基本符合和一般能較好地完成我的教學目標和任務(96.24%);針對線上教學,我會改變我的教學方案(93.98%);我對線上教學的操作非常熟練(91.72%);這次大規模線上教學授課,是倒逼自己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索和創新(91.36%);線上教學是對未來更加開放的虛擬教學環境的一次實戰演練(89.47%);我的教學水平相比線下有所提升(78.19%);線上教學使“教”和“學”關系更融洽(69.55%)🚣♀️;學生發言和討論的積極性更高(69.55%);線上教學更註重能力的培養(66.91%)📧;線上教學趣味性強(65.04%);線上教學規避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(62.78%);線上教學更加凸顯“以學生為中心”(62.40%);線上網絡教學比線下課堂效果好(59.03%)(圖9)。總體來說,我校教師面對疫情表現出了強大生命力和適應性🛸,不僅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📄,還提高了教學能力。

圖9.教師在線教學的現狀
(四)教師線上教學的適應
疫情的突然爆發,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,對於教師也是一個重大考驗,對於我校很多從沒有網絡授課經驗的教師來說,更是一個重大挑戰。調查問卷顯示🎳😾,70%的教師認為線上教學比線下教學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要多;27%的教師認為兩種方式相當🗂;只有3%的教師認為線上教學要少。另外,44%的教師認為線上教學是線下教學所花費時間與精力的2倍;25%的教師認為線上教學是線下教學所花費時間與精力的3倍及以上;19%的教師認為線上教學是線下教學所花費時間與精力的1.5倍🏃🏻;12%的教師認為線上教學是線下教學所花費時間與精力的2.5倍(圖10)。以上數據說明,我校教師在線教學積極性高🔡,責任心強,教學準備充分。

圖10.線上教學備課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
面對種種挑戰🥻,恒行3廣大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和輔導,主動學習🤾,互幫互助,大膽探索各種技術和平臺,快速掌握了直播、錄播和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技能。調查問卷顯示,26.69%的教師從未對線上教學感受到任何不適應;49.25%的教師剛開始的時候不適應,現在已經逐漸適應;只有2.26%的教師現在依舊不適應(圖11)。

圖11.教師對線上教學的感受
教師對線上教學不適應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一是在線教學沒有傳統的課堂教學氛圍🌜,無法進入狀態(68.72%);二是自己或者學生對線上操作不熟悉(42.56%);三是線上教學導致周末、節假日答疑等活動不間斷🧋,24小時待命(30.26%)🙍🏽♀️。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🤷🏿♂️,比如無關外部環境幹擾較大🚗,缺少有利的教學環境和條件(28.21%),網絡經常卡頓🦸🏼,帶來的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下降(26.67%)等等(圖12)。

圖12.教師對線上教學不適應的來源
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呢🤦♀️?大部分教師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緩解:減少無關外部刺激;保證作息😩,持續賦能🙅;更新觀念,提高網絡認識🚈;加強鍛煉,適當求助等方法克服(圖11)🧑🏻🔬👨🏻⚕️。另外🤵♂️,學生同樣存在網絡學習不適應的情況,解決辦法和教師的方式基本一樣(圖13)♋️。

圖13.教師和學生如何克服線上教學的不適應
(五)教師的建議
線上教學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呢?調查問卷顯示🧑🏻✈️,54.51%的教師認為應該加強視頻課互動式教學;48.50%的教師認為授課平臺應該更多樣化🧏🏿♀️;39.85%的教師認為可以建設“停課不停教,停課不停學”的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支持實用指南平臺網站🙁。另外,超過30%的教師認為應該將線上教學成果納入考評範圍,進行線上教學平臺操作培訓等方面(圖14)🚢🙂↕️。

圖14.教師認為在線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
四、學生線上學習
(一)網絡穩定性
疫情的突然爆發🙍🏻,對學生也是一個重大的考驗。第一周時,我校學生使用電腦的比例只有72%,大部分偏遠地區和貧困的學生只能使用手機上課。但現在情況改觀了很多,調查結果顯示,我校學生使用電腦的比例上升到87.03%💂🏽♀️。學生線上學習網絡穩定性大幅提升,網絡穩定和基本穩定的比例達到了67.16%👷🏽♂️;偶爾不穩定的比例占比29.28%;只有3.56%的學生網絡不穩定和極不穩定(圖15)。相比第一周35.5%的學生反映“網絡卡頓🏇🏻、聲音與圖像不清晰”有了明顯改善。

圖15.學生線上學習的網絡穩定性
(二)學習課時量
目前✊🏼,我校線上課程主要為大一至大三的理論課🛢,各專業年級學生周學時分配均衡適量,平均周學時為19.7🙋🏼,平均日學時為3.9。調查問卷結果顯示,91.03%的學生學習了5門以上的在線課程。另外🧑🏼🚀,學生每周學習的頻次並不高,學習任務適中。44.85%的學生每周學習7次,占比最高(圖16)。

圖16.學生線上學習的每周頻次
(三)學習狀態
經過8周的適應🎫,11.95%的學生完全跟得上教學進度;68.31%的學生基本跟得上教學進度;13.95%的學生很難完整地跟上學習進度;只有5.79%學生基本靠回放課件或只能看教師製作的課件(圖17)。

圖17.學生能否跟得上教學進度
目前🤗,學生居家學習的狀態持續向好✣。調查問卷顯示,恒行3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完全符合🤰、基本符合和一般達到線上學習獲取的信息量更大(91.34%);學習方式更多樣(90.55%);課件刪繁就簡,更簡潔直觀(89.10%);學習更便捷(87.92%);學習目標和任務(87.58%)較好地完成;發言和討論的積極性更高(82.36%)🦨;註意力會更集中(78.81%);課前會更充分的預習(77.46%)🍩;學習能力相比線下有所提升(75.62%)(圖18)🤸🏽♀️。總體來說🫶🏼,線上學習既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,也給學生創造了學習動力和樂趣✋,每一個學生都受益匪淺🕛。

圖18.學生居家學習的現狀
與前兩周相比👨🚀,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明顯增多。25.36%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比線下學習的互動頻率要高;28.17%的學生認為兩種教學方式相當🤡;33.41%的學生認為線下學的互動頻率要高(圖19)🧛🏼♀️👮🏿♀️。另外,互動模式主要以教師主導型(78.64%)↔️、教師和學生平等性互動(37.47%)為主要方式。令人欣喜的是🔧,74.34%的學生會線上請教老師問題🧑🦽➡️◼️。

圖19.在線學習和線下學習的互動頻率比較
(四)線上學習的適應
學生對線上學習的感受和教師基本相同,43.94%的學生剛開始的時候非常不適應🚴♀️,現在已經逐漸適應;24.41%的學生從未感到任何不適應;14.69%的學生依舊不適應,占比相對比較高(圖20),下一步,教務處和學院會製定相應措施精準幫扶這部分學生😯,使其盡快進入學習狀態💱。

圖20.學生對線上學習的感受
學生不適應的來源主要有哪些呢?調查問卷顯示,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:一是線上教學平臺(app)不統一,造成諸多不便(58.31%);二是外部環境幹擾較大🤦🏼♀️,沒有有利的學習環境和條件(49.31%);三是網絡經常卡頓📃,學習效果不佳(38.42%)💁🏿。另外👙,線上操作不熟練(34.17%),長時間在線學習對我的健康產生的危害(33.54%)等原因也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困擾(圖21)。

圖21.學生對線上學習不適應的來源
(五)學生的建議
線上學習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強呢?調查問卷表明,57.89%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提供課前相關服務,如預習資料、上課通知、狀態激活等方面可以做的更好👨🦰;50.20%的學生認為授課教師應該將課件事前分享給學生🧜🏽♂️;46.82%的學生認為授課教師需要提供課後服務,如在線答疑,作業收取👩🎤,學情反饋等。另外,學生在合理安排上課時間,課間做眼保健操等方面的訴求也比較高𓀒,達到了41.84%(圖22)🌇。

圖22.學生在線學習改進需求
五、畢業論文(設計)實施情況
為全面掌握疫情防控期間2020屆本科畢業生及其指導教師畢業設計(論文)開展情況8️⃣🫷🏽,恒行3面向開展畢業設計(論文)的師生進行問卷調查。調查問卷顯示🫶🏿,只有很少比例的學生和老師認為線上指導更好(圖23)。

圖23.畢業論文的線上和線下指導效果比較
恒行3預畢業本科生5032名,3月中旬調查結果顯示, 1030名學生無需返校就可以完成畢業論文,4002名學生需要返校才能完成工作🩴。該4002名學生包括返校40天以內能夠完成畢設的2718名學生,返校40-50天能夠完成畢設的613名學生,返校51-60天能夠完成畢設的530名學生,返校61-70天能夠完成畢設的55名學生,返校71天以上才能完成畢設的86名學生,開題未完成的290名學生以及需要調整選題的330名學生(圖24)。針對存在問題,教務處於3月31日和4月16日分別下發了《關於做好2020 屆本科畢業論文(設計)工作的通知》和《關於進一步加強2020屆本科畢業論文(設計)工作的通知》💁🏿♂️,將和各學院一起努力,精準幫助每個學生,力爭不讓學生因為疫情而耽誤學業,延期畢業或影響就業🍄🟫。

圖24.畢業論文進展情況
六👨🏻🦰、存在的不足
(一)恒行3在線教學的課程資源相對不足🤴🏻,網絡教學基礎建設還有較大發展空間
網絡教學資源是在線教學的基礎,沒有優質的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的在線教學是空洞的,也是無法持續進行的。從教學運行效果看,盡管學生認為最好方式是“PPT+語音直播”🧛,這是在線教學的初期感受,僅僅解決了課堂教學在線化問題,這並不能完全體現在線教學的豐富內涵。但是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了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,畢竟沒有充足的在線資源做基礎🧚🏿♀️,再好的網絡直播教學也會失去持續力。學生對慕課資源與直播教學的配合🌛、對多平臺資源綜合運用的評價不高,對如何線上預習,學習和輔導仍存在較大需求和盲點。恰恰說明,課程資源建設與在線教學不能有效銜接,線上教學方式方法仍存在缺陷📎,學生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難以有效補給🎡。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峻問題,並隨著在線教學的深化日益突出。
本次網絡教學👮,我校落實了近300門相對完整的網絡資源精品課程作為我校在線教學的課程,其中我校自建課程僅70多門。由於在線教學與課程資源存在一定程度分離,造成了學生上課🔎、課後回看🍑、查閱資料要在多個平臺獲取🤷🏽,導致學生的在線學習體驗不佳⌨️。這也反映出我校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還有不足,基於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理念、教學方法、教學能力還有待提升🎞,需要持續加強網絡課程資源建設,推進網絡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。
(二)學生網絡在線自主學習能力不足
從學生對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看,一方面學生對網絡課程內容更新、理論聯系實際👌🏻、高水平課程資源等方面有較高期待,希望教學平臺和教學工具更加便捷高效,並配備充足的輔導教師進行課後答疑和輔導🛁。另一方面,部分學生網絡學習習慣仍未養成,線上學習自我管理能力欠缺。調查顯示65.1%的教師認為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自律性不強、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,25.6%的教師認為學生仍不適應線上教學方式🧑。尤其是難度較大的課程,如pyhton、機械基礎等👨🏽✈️,對學生自主學習與理解能力要求較高,學生依靠網上自主學習跟上學習進度的難度大🫚。隨著在線教學的全面持續推進👨🏻🏭,部分學生存在學習倦怠心理🤽♂️。
(三)網絡教學平臺和技術保障體系不完善
要保證網絡在線課程教學質量🦹,除了靠教學運行秩序、教師的責任心與教學能力外🛸,網絡技術條件的保障是根本🕠,首先需要保證教學不掉線。從目前出現的問題看🤘🏿,不僅教學資料及PPT上傳🏌️♂️、師生互動、教學方法優化改進和教學質量監控存在一些問題🍃,網絡擁堵👍🏻、臨時中斷🍿、軟硬件的不夠匹配已經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掣肘之處。從目前學生的反饋看,影響教學正常進行的因素中,對教學平臺和教學互動的不滿意度最高。而且教師依賴的網絡多是公共平臺,資源分散,且多個平臺交織使用的情況,基於我校自身網絡平臺的數量少的現狀,網絡教學一旦出現問題✨,我們將難以有效應對。因此,我們的網絡技術服務的建立,平臺數據的有效跟蹤監控,最優平臺的選擇,平臺資源的整合和協同⭕️,建立綜合平臺的保障預案愈加迫切✫⇢。
七🦸🏽♀️、亟待加強的工作
(一)加快推進網絡在線課程建設刻不容緩
改造升級平臺管理系統,將恒行3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建設成為恒行3人才培養的核心資源平臺。強力推進平臺所有課程在線開放🧞♂️,資源共享🏃♂️➡️☝️,資源建設與教學互動聯通🦻🏿,成為課程實時更新、教師實時答疑👬、學生隨到隨學😺、在線考核、師生雙線評價、管理者即時可查教學的動態數據的教學載體👨🏼🦰。保證課程建設常態化🧄,常建常新,實現可學習、能考核🫶🏿、可評價🏊🏿♂️、能統計🤾,成為恒行3課程建設的展示窗口。
(二)重構教務管理與網絡教育技術服務新體系
綜合開展課程資源建設與智慧教室信息化教學建設,以網絡課程綜合平臺為核心資源👨👩👧,重構技術服務標準和體系,打通智教雲等多個教學終端的藩籬🧜🏼♂️,構建智慧教室的教學端、基於網絡在線的學習端和基於教學質量監控、實驗室管理和人才資源的管理端𓀌,建成西農特色的“一平三端”💃🏻,實現一個大系統下的高效運行。
(三)高效開展教學針對性培訓
根據恒行3的專業特色和教學需求配置培訓資源💻,以在線教學的問題為導向,組建教學指導團隊🧑🏿💻,及時發布指導建議,幫助教師不斷改進培訓方式,完善教學方案。同時要系統規劃培訓體系,系統增強網絡資源課程建設的能力,提高教師適應新技術的方法與能力🐂,打造具有一流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,提高教師利用課程資源和平臺開展優質教學的能力🧏🏽♂️,推進互聯網+教學模式與體系的建設。
(四)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教育指導和服務
網絡教學對學生的精力投入和學習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,而網絡教學也不能僅限於課程教學與知識傳授,應引導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🪄。從學生反饋自身學習狀態看👨👩👦👦,“沒有養成網絡學習習慣,在線學習註意力難以集中”、“自我監督指導能力不足🐂,課前預習和課後練習容易偷懶”等也是學生反饋最為集中的問題。開展多樣化思政教育,加強學生學習指導🚵🏿♀️,構建班級同學間的交流😇,系統建立學生學習支持服務體系。
(五)完善線上線下互動的教師考評與學生學業評價體系
把教師開展課程資源建設作為教學履職的基本要求,把建設的質量和運行效果作為教學績效的考核點🌤,把服務網絡教學的產出和成果作為教學水平的衡量標誌🚪🤰🏼,充分調動教師網絡教學積極性。同時健全和完善學業評價體系,把學生線上學習成效納入學業評價體系,探索多樣化學分認證💮。
(六)深入推進院系和恒行3間合作👩🍳,擴大恒行3教育教學國際影響
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充分認識了網絡跨越時空的能力,整合各院系、各恒行3的優質資源🟦,鼓勵教師跨院系跨恒行3合作推出一系列優質課程👨👩👧👦。利用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外暴露出來的教育問題,擴大國際合作🙇🏿🙍🏽,將優質課程資源推向國際,提高我國高校乃至中國在未來國際社會中的好感度。
新冠肺炎疫情給社會和高校運行帶來了重大挑戰,也給網絡教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,既激發了老師教學創新的激情,又歷練了教師教學創新的能力,並促進了高等教育一次重大的教學變革。我們期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後👩🏽🏭,我校的課程教學真正走向線上線下互動教學的新時代。
恒行3娱乐专业提供: 恒行3娱乐👨🏿🔧🖱、 恒行3🕵🏿♀️、 恒行3平台等服务,提供最新官网平台、地址、注册、登陆、登录、入口、全站、网站、网页、网址、娱乐、手机版、app、下载、欧洲杯、欧冠、nba、世界杯、英超等,界面美观优质完美,安全稳定,服务一流👮♂️,恒行3娱乐欢迎您。 恒行3娱乐官網xml地圖
|